「男人在擁抱時址旗,女人到底怎麼想?」在某次齊人聚會中,CHANBB問。
眾人不停口說著自己的看法,嘴巴開合的同時,我想起了以前讀過的一本書,叫《愛情經濟學》。書中提及楊貴妃「天生麗質難自棄」,並非因為她有天賜的美貌,漂亮得自己也不好意思,想讓給人卻讓不出去;而是她視美貌為資本,要以此換來最大利益,實現「一朝選在君王側」的目的,所以捨不得浪費。無可否認這說法狠有道理,但有時愈有道理,推論方式愈是牢不可破,人們就愈感到質疑,質疑緣於與自己的認知相違背。行為愈是被赤裸裸的解釋,人們愈是覺得不合耳;因為這樣就失卻了一份浪漫。這是我對科學的看法,縱然我也算是個研習科學的學生。
我始終相信科學無法解釋所有問題,而且,有些事根本無要解釋的必要。數月前在《泰晤士報》網站上看到,科學家透過人腦掃描,發現有10%的夫妻在婚後廿年看見自己愛人的照片時,大腦的化學反應與初戀情人相似,證實了真愛真實存在。沒錯,大腦的化學反應是人所無法控制,無法自己刻意製造。我不是要把愛說得過分偉大,但我倒認為愛不應只是一種大腦的化學反應。廿年算是什麼?而這樣的研究結果又是否真的符合我們對「真愛」的理解?
自從科學開始發展,人們變得愈來愈理性化,總喜歡以科學方式解釋行為,而行為中又帶著計算。好像址得遠了,想說的是,與其研究哪個姿勢能令女生不發現自己扯旗,想太多女生會不會尷尬,為何我們就不能安心的享受共聚的一刻?為什麼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呢?女生知道又好,不知道又好,那刻的甜蜜不是更重要嗎?
在女生角度,如果感覺到男生扯旗,不免帶點自豪;相反,就得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吸引力方面出了問題。親愛的女生們,人家都肯緊緊的抱著你,還想怎樣?稍帶自信的,可能就開始質疑男方性能力,哎呀,好地地一個簡單的擁抱為何變得這樣不單純。
在初認識異性(或者同性啦IT DOESN’T MATTER)的時候,相貌,性格,學識,家底,潛力,甚至衣著品味都無可避免被列入考慮範圍;經過計算,合格的進入有潛質發展區,其他就只得跌入朋友甚至棄置區。交往以後又盤算著有關終老的問題。幾年後應該結婚?為這人又是否值得?生孩子嗎?靠他/她,真的應付得來?不是說人應該短視,只顧當前享樂;而是現今社會有太多人在真正享受過甜蜜幸福之前就太用心規劃幸福將來,或是一口斷定雙方無法得到幸福將來,結果,幸福在未被發現之際,來了又走了。
過分依賴甚至濫用計算當然有問題,但遠不如把一切不實質的都量化般可悲。鑽戒的卡數反映愛的程度,大腦化學反應多寡代表愛的深淺。其實感覺又怎可以量化呢?為什麼人造鑽碎鑽水晶彷鑽就不肯嫁呢?如果說婚姻是女人終身事業,那追求的大概是個好歸宿,而不是透過婚嫁為個人賺取什麼金錢物質上的回報。
至於真愛,又是否真的關於大腦化學反應?套用心理學理論,激情(Passion)、親密關係(Intimacy)及委身(Commitment)是愛的組成元素,但若三者都達到高程度,就能得到真愛(True love)嗎?在我看來,真愛就像找樹的比喻一樣,未走完整個森林永遠不會知道原來第一棵就是林中最高的樹。用各種理論堆砌一種真愛出來何等容易,但一切有關真愛的解釋與定義事實上都流於空泛與大包圍的形式,到底使人信而不服。使人不滿的是現實中存在太多計算,不僅是愛情,乃及至所有人倫關係;計算造成隔膜,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阻擋了通向安心快樂的道路。不如就別想那麼多,簡單一點,機心少一點,世界也許就能美好一點。
說了一大堆道理,其實是我想得太多太複雜,我到底想要解釋什麼改變什麼呢? 不如承認,我切切實實是個被科學方法薰陶得狠厲害的人。
1.02.2010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